董局长说,常德米粉产业数字化暨智慧监管平台的创建与开启,必将伴随着常德米粉工艺标准的提升、产品质量的监管、营销渠道的拓展,助力“常德米粉”这张美食名片走出常德、走出湖南、走出国门。
一碗常德米粉,是一份家乡情。常德米粉是常德这个地方的灵性,饱含着悠久而深厚的人文精神和饮食文化。常德米粉历史悠久,因其得天独厚的地域美食特性而不可替代,因其与众不同的制作工艺而不可复制。从2011年4月至2015年6月,中央电视台先后在国际频道、纪录片频道和经济频道“远方的家”“行走的餐桌”“消费主张”等栏目推介常德米粉,2017年其工艺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入选国家地理标志品牌。作为常德餐饮行业的金字招牌,一碗常德米粉,承载着的不仅是一份美食,更是一份文化传承和家乡情结。
一碗常德米粉,是一个大产业。目前全市现有米粉生产企业19家,日生产能力160万斤。“常德米粉”店铺林立,市域内超过8000家,占据全市餐饮店半壁江山,市域外近万家,米粉从业人员近10万人,米粉产业年产值达25亿元。一碗米粉,关系着全市很多人的生计。2019年,在充分调研和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提出打造常德米粉“百亿产业”的五年计划。在生产上,完善常德米粉全产业链标准化体系,建立一批常德米粉原辅材料生产基地,确保味道一致、质量一致。在流通上,整合区域米粉物流资源,加快冷链物流体系建设,让常德米粉走出常德、走向全国。在消费上,按照“统一店铺标识、统一店铺形象、统一原料供应、统一品种配方、统一加工工艺、统一营销模式、统一服务流程”标准,实行品牌连锁经营,树立品牌形象。
陈董在致辞中表示,常德米粉需要传承,更需要发展。常德米粉产业数字化和智慧监管平台的创建,必将加快常德米粉从行业向产业迈进,加快常德米粉服务体系的完善,加快常德米粉产业链生态的形成,加快常德米粉品牌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加快常德米粉阳光监管体系的形成。坚持上下一条心,通过产业数据赋能、智慧运营,推动常德米粉由“小特产”向“大产业”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