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商内循环|商会会员企业 京城首家刘聋子米粉店开业 迅速成美食网红店

2021-05-24
新闻来源: 北京常德企业商会
查看次数:2124

5月24日,筹备近月余的北京第一家刘聋子米粉店在西四环世纪城开业,此店为北京常德企业商会会员罗竣所开,所有食材取自刘聋子米粉总店—常德津市,忠于传承,原汁原味,为湖南老字号品牌刘聋子米粉走向全国迈出了第一步。



北京常德企业商会常务副会长孙松柏、林刚、副会长彭勇、执行秘书长霍吉合、副秘书长朱文珍、彭鹰、王青春及会员刘六弟、郭小华、汪明勇、祝志平、覃俊豪、朱方平、彭龙、于水、李博涵、彭莎等参加开业活动,并品尝了地道的津市刘聋子牛肉粉,常德市政府驻京联络处、北京常德企业商会送花篮祝贺开业。



刘聋子米粉起源于常德津市,在1938年,一个叫刘松生的人在津市两河街开了一个米粉店,专营牛肉米粉,刘松生小的时候不幸患上了中耳炎导致耳聋,别人便都叫他“刘聋子”,于是,他的店故名刘聋子牛肉粉店。刘本人是汉族人,但是与回族人交往甚深,学习了很多牛肉加工的经验。刘松生制作的牛肉米粉,烂度适中,咸淡适宜,具有辣、滚、鲜、香的特点,在市面众多牛肉粉中,独树一帜。



刘聋子米粉的煮牛肉香药包中,有大茴、小茴、沙仁、中安、桂枝、甘草、陈皮、公丁、母丁、花椒、三奈、十景香、甘松等中草香药20余种。制作亦十分讲究,牛肉购进时,要立即挂在近风处,分老、嫩、肥、瘦切成一斤左右块子放在清水里浸泡,挤出牛肉纤维中的血水,再用清水反复漂洗,然后放入炉锅里煮熬。煮熬时先将炉锅洗净上水,把香药用纱布包好缝牢,放在锅底,上面加放牛肉块,不要加锅盖,以便煮熬时中肉的腥味散发出去,香药的香味渗入牛肉之中。牛肉煮到手指能捏烂时捞起,放入盛器内,尔后在原汤内加入二分之一的清水,再行煮开,端下炉锅,把面上浮油舀出澄清汤汁,使之透明晶莹,此时汤味鲜美异常。



刘聋子牛肉米粉生意火爆,成为津市人早餐的主打,外地来津人员也以吃刘聋子牛肉米粉馆为幸事。20世纪90年代,刘聋子牛肉粉馆职工亦纷纷自开店铺,并相继在长沙、武汉、宜昌、南昌、常德等地开店,津市刘聋子牛肉粉名声远播。



提到为何引入刘聋子米粉到北京,商会澧县籍会员、刘聋子米粉店老板罗竣表示,刘聋子米粉是湖南老字号,是常德人从小的经典味蕾记忆,是一种带有家乡情怀的美食,不仅仅是一种餐食,也是很多人情感的寄托;开这样一个粉店,有这样几重原因:首先,是为了让在京的常德人吃到正宗地道的刘聋子米粉,唤醒并保留人们的年代记忆;其次,是为了把经典家乡美食推向全国,分享给美食家及普通人们,让美好的餐食走遍中国;第三,更是想通过这样一个店,构建家乡人在京的共叙共聚共忆共助的平台,用一碗粉连接每颗心。



商会常务副会长(赋能澧县籍会员)兼党支部副书记孙松柏在品尝了刘聋子米粉后表示,商会餐饮企业多以地道湘菜为主,规模不一,各有特色,聚焦于一款美食,并以匠心情怀引入的,罗竣的刘聋子是第一家,非常值得赞誉;刚刚品尝后,感觉就是在老家的味道,来京数年,还是第一次在首都吃到如此正宗的米粉,我们每一个人的最初的味蕾记忆都是年少时候被调教出来的,一生不会改变,无论吃多少山珍海味,最终惦念的还是家乡的那款朴素鲜粉;此前,由于地理因素,气候原因等等系列问题存在,一直以来,在北京找不到一碗鲜粉,而此次罗竣引入的刘聋子米粉,解决了这一问题,满足了身在异乡的常德人的食欲诉求,值得点赞。


从早上七点半左右迎来第一位客人,到中午十分,人潮汹涌,络绎不绝;特别是很多年轻消费者,边吃粉边自拍边发朋友圈,刘聋子米粉店开业首日,已然成为了京城网红美食店,吃货打卡地了。


商会执行秘书长霍吉合表示,米粉近年来已经在北方被广为接受,特别是年轻人,“嗦粉”成为一种文化,代表了一种气质;商会副会长张天一的霸蛮米粉,赋予米粉特有的湖南人文化标签,走了一条独特的道路,而刘聋子米粉又坚守传统美食非遗气质,呈现一种深厚的餐饮艺术造诣,各有特色。商会将重点在各个垂直领域赋能会员,并将会员企业作为内循环主体,在整个商会中做有效转化,既让所有会员经济实惠品味正宗,又让经营主体会员有利可图,持续创新发展。


欢迎会员及乡友品尝经典刘聋子米粉,北京常德企业商会会员到店优惠,详情请联系:


罗竣:13910395027。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蓝靛厂东路垂虹园东门南侧刘聋子粉馆(世纪城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