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武陵红”茶叶品牌经过近几年发展,在我市具备了较高的知名度,立足本地市场之余,产品正在逐步销往山西、陕西、北京等地。从茶产业发展的趋势以及“武陵红”的实际来看,要进一步做大做强“武陵红”品牌,创新驱动是关键。
◆ ◆ ◆ ◆
常德茶产业的优势
常德茶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和良好的产业基础等优势。
深厚的历史文化。西晋古书记载的“武陵七县通出茶,最好”,表明常德茶叶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1700年前。晚清时期,卢次伦在石门宜市创立和生产的“宜红”远销英、俄,与祁红、宁红并称三大出口红茶。在计划经济年代,桃源沙坪茶厂、石门县茶厂曾红极一时。
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常德地处北纬30度黄金产茶带,气候、土壤、雨水适宜茶叶生长。高山云雾出好茶,常德茶有着优越的自然禀赋。
扎实的产业基础。目前,常德市茶园面积33.8万亩,其中,良种茶园面积20.2万亩,无性系良种率62%,有机茶认定面积2.14万亩。全市茶叶加工流通企业360多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6家,市级龙头企业20家。2018年,干毛茶总产量4.5万吨,茶叶综合产值80亿元。
常德茶产业面临的几大难题
常德茶虽然有一些优势,但与全国名优茶产区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产销矛盾突出。我市产量较大的茶叶品牌,存在比较突出的产大于销的问题,加上重生产、轻营销的思想,营销投入少、营销办法不多、营销渠道不畅,导致销售困难,难以上量。
产品同质化严重。产品研发不够,个性化产品缺失,适合大众化消费和年轻人消费的产品缺失。
企业多而小。缺乏具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大多数本地茶企都是家族企业、作坊式工厂,没有建立现代管理制度。
如何做大做强“武陵红”品牌
要解决好常德茶产业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我市茶产业已具备的优势,我个人认为,关键要做好创新驱动。
产品创新。产品是企业的基础,产品创新更为关键,企业的竞争终究要回归到产品竞争上来。以“武陵红”花果香红茶和红茯为例。目前,武陵红茯已成功制定全国首个红茯茶标准(备案编号Q/CWXF0002S-2017),技术难题已攻克,可以批量稳定地工业化生产。同时,产品易储存,可在常温常态下长期储存,具有很好的收藏价值。
武陵红茯的生产可很好利用夏秋茶,把浪费掉的夏秋茶用做原料,通过茶园的绿色防控手段保证产品安全,还可用机采代替手采,解决农业产业项目中普遍存在的劳动力数量不足和用工成本高这一难题,从而提高茶园的综合利用率,增加茶农收入,增加地方经济收入。
营销创新。从目前“武陵红”品牌的销售情况看,市场主要集中在本市内,市外、省外市场壁垒很高,“武陵红”要进一步占领市场,提高知名度,亟待营销层面大力创新。
渠道创新。创新的重点是将传统渠道与电商、微商及社区微信等网络新型渠道进行有机融合,形成整体,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
市场创新。既要做好本地市场,又要做好外地市场,尤其是非产茶区域市场,还要做好国际市场(非洲、欧洲及东南亚)。既要做好茶的市场,还要做好茶关联性产品的需求市场、茶文化以及茶旅一体化等需求市场。
目标人群创新。要积极教育和引导大众消费,多喝茶,会喝茶,喝好茶,将目标人群重点向年轻人及中产阶级聚焦,做好相关配套服务工作,满足其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
文化创新。公司应重点研究好武陵红“茶船古道”文化,讲好武陵红“茶船古道”故事。
(作者系湖南武陵秀峰茶业公司董事长)
来源:常德日报(谭春波)
编辑:田野 丨 初审:冯彪 丨 终审:高世杰
出品:常德市推进产业立市三年行动指挥部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