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商要论一|常德人:我们应该向华为以及任正非学习什么?

2021-03-16
新闻来源: 北京常德企业商会
查看次数:1516

北京常德企业商会凝聚了诸多在京发展的常德精英企业家,他们锐意进取,不断突破自我,一定程度的实现了小目标,正在奔向大目标的路上。


商会是一个价值放大并分享的平台,在运营这个平台的过程中,我们倏忽发现,这些极具潜力的企业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需要一些基本的学习参照,才能持续提升;伴随着对他们的服务以及观察,在其成长的路上,我们总结一些东西,以便促进这种成长的持续和加速。于是,从本周二开启《德商要论》专栏,每周推出一篇,对商会企业的建议,形成独特的内容模块,但愿有所助益。


我们应该向华为以及任正非学习什么?


华为以及任正非,在中国商业史上,具有刻度般的醒目标识;34年前的1987年,一个叫任正非的中年男人被当时的主流社会抛离了,那年他虚岁44岁。在这个充满了明喻、暗喻的多义命运玄机的年龄,任正非开始了他的商业人生。其实,在此之前,他也有过不到三年的商海经历,但结果却是以失败者的角色出走。



44岁的“失败者”任正非创建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一家民营企业。起步的生意是电信设备贸易,用那个年代的贬义说法,是“二道贩子”。这是这个“二道贩子”,它的创始人在开业之初就给自己和公司画了一张大饼:20年后,华为要成为世界级的电信制造企业。


力量,来源于组织,不是个人


这是雄心壮志,作为企业创始人,一定要有。学习华为及任正非,这一点必须要学,另外,还有下面这段话:


“我是在生活所迫,人生路窄的时候,创立华为的。那时我已领悟到个人才是历史长河中最渺小的。我深刻地体会到,组织的力量、众人的力量,才是无穷的。人感知自己的渺小,行为才开始伟大。”


“也许是我无能、傻,才如此放权,使各路诸侯的聪明才智大发挥,成就了华为。”任正非认为华为有今日成绩是因为“15万员工,以及客户的宽容与牵引”,而他不过是“用利益分享的方式,将他们的材质黏合起来。”


这是一种组织感应力,任正非重视组织的成就远远超过了对自己的成就描述,也没有将自己放在组织的顶部,他做的更多的是托起这个组织,并用组织的整体力量成就华为。


在我们的企业运营中,能够带兵打仗的人,都是最大化组织力量的人;我们现阶段商会中的企业,大部分人都是一竿子插到底的带兵者,管理能力的传导力量不足,显得疲累不堪,效果不好;这是因为没有建立良好的授权赋能机制,没有将管理文化建立起来,还停留在一言堂,事必躬亲的水平中,这样的结果必然导致难以为继,管理混乱。


出于对组织力量的理解,任正非为华为人赋予了公平原则、利益共享原则,甚至对华为下游供应商也是如此,在经济为难时期华为也会承诺“绝不让利益共同体吃亏”。由此可见,华为的力量来源于组织整体,而非领袖个人,这也是华为持续发展的动力所在,也是任正非创造的组织整体的可持续力量。


任正非将华为人个人的能力与组织的能力聚会,形成强大的冲击力,这种冲击力被他成为狼性。值得注意的是,狼的组织只适合于狼,一头狼领一群羊是不可能形成狼的团队的,一头羊也无法统领狼群。


文化,从理念到行为习惯


企业在发展最初就形成了文化,有的比较系统,有的散乱无章,但都是文化;世界上一切资源都可能枯竭,只有一种资源可以生生不息,那就是文化。


在一个知识与变化的时代,如何培养忠实的追随者,在现在的时代里,显得越来越扑朔迷离。大凡真正的大企业家,首先应该是思想家。华为具有独特的企业文化,任正非在对企业目标的认定、对企业管理的创新、对智力价值的承认,都开创了中国民营企业先河,都在不断形成文化和制度,不断传承和发展,这就是形成大企业的基本盘的表现。


我们常德商会的企业家们,规模无论大小,在创办企业之初,初心中,是否具有这些基本盘的思维,能否在企业运营中持续执行,还是只是在倒买倒卖,盈利赚钱,这是具有截然不同的发展结果的。


中国历来都不缺乏政治家、企业家,但从来都缺乏真正的商业思想家,在当代中国,任正非应该算是一个。“寻求主流价值观认同”“企业成长动力来自与矛盾”“聚力和扩张力的辩证关系”“跟着外交路线打入国际市场”等,都是他作为商业思想家对华为提出的闪亮指导思想。


一个企业最大的天花板就是企业家自身,我们一定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胸怀、视野、格局、修为,在这样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下,国运昌隆之际,我们理应把握形势、遏抑颓势、扩大优势、避开劣势,顺势而为,时刻关注国家大势,不断突破自我,加固护城河,筑牢防火墙,成就一番事业。


最后,分享华为文化“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从本质上来说,华为文化就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创业文化,无论公司发展到多大规模,公司每个人都要保有一种创业者心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持续精进,创造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