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倪正东会长:不要浪费任何一场危机

2020-09-17
新闻来源: 北京常德企业商会
查看次数:1606

9月9日-11日,2020中国母基金峰会暨第二届鹭江创投论坛在厦门盛大开幕。本次峰会由《母基金周刊》、厦门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主办,建发集团、金圆集团、厦门国际银行、兴业证券联合主办,行业内知名母基金与机构LP、产业集团、经济学家等齐聚现场,共话“投资机构软实力”,开启中国投资机构新征程。


会上,北京常德企业商会会长、清科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倪正东以《私募股权投资20年》进行了主题分享。以下内容由《母基金周刊》根据演讲实录精编整理:



今天分享的主题是《私募股权投资20年》,我从1998年开始进入这个行业,2000年开始独立创业,到今年刚好也是清科的20年。弹指一挥间,这20年过得很快。


从清科的角度来看,我们这20年做了很多的事情。我们发布了很多报告、办很多场会,很多人在清科的会上认识了新的投资人、新的创业者、找项目、找投资。清科从2006年开始做基金,从第一支美元基金到现在,已经管理了300多亿元的资金,直接投资了近300家公司。作为母基金或LP,清科也投资了约100支基金。今年市场钱不多,但是清科母基金作为市场上最活跃的母基金之一,还是在积极的投资。


整个行业在这20年里发展得非常快。相较20年前,行业的管理资金、投资金额等方面都增长了几百倍。我也开始思考,什么是投资机构基业常青的关键因素(Key Success Factors)?


不管是LP或GP,经常和创业者、投资人打交道,大量的看基金或者创业项目,通过接触发现别人好的东西,也挑出其中的问题。但是我们也经常思考,市场上为什么很多人走向成功,也有很多人走向衰落?


比如说20年前,中国最知名的VC是谁?中国最牛的PE是谁?那时候中国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都还没有什么钱,活跃的都是从海外来到中国的基金,他们的投资额大多都是50万美元、100万美元,很少有机构能给到单个项目300万美元。


15年前,中小板和之后的创业板开板,让一些国内的人民币基金投资机构赚到了钱,成长为了市场上头部的活跃机构。


如果问起10年前中国最活跃的VC,可能会有三四家机构竞争这个位置,因为很多机构抓住了TMT带来的投资机遇,也收获了项目IPO的回报。


2015年,市场里涌现了一波新的投资机构,有些做的很好,少数机构成为了异军突起的黑马,单个项目可以赚100多亿美元。有些机构在这期间也走向了衰落,当时很多市场上非常抢眼的机构,虽然今天依旧在这个市场里,但很少看到他们出来投项目了。


20年过去,市场也在不断洗牌。到了现在,当大家谈起最牛的VC和PE,肯定第一个想到的是红杉和高瓴。股权投资行业是一直动态变化的,今天的江湖已经和20年前太不一样了。那么,到了2030年,中国最牛的VC/PE会是谁呢?还会是他们吗?这值得我们去思考。下面我讲讲这个行业里的几个问题。


01 治理的问题


治理问题是很多基金的首要问题,很多基金做得好就是治理做得好。一个基金好或坏,能否基业常青,治理是核心的核心。我认为治理主要有几个方面:


一是组织架构。现在一些好的基金,他们的组织架构非常扁平高效。比如,DCM在中国的回报超级好,但是可能在中国做投资的人数不超过10个,可以抵一百个人的业绩。GGV也没有多少人,他们的组织架构也非常优秀,回报也超级好。


二是人才。如果一个基金里面都是最好的人才,它一定很牛。为什么很多基金做得不好?就是用了二流和三流的人才,都是被最好的基金挑剩下的。其实,所有基金里面竞争的就是人才。很多优秀的基金管理人,都会花很多的时间去寻找人才。


三是决策机制。为什么很多基金特别有竞争力?为什么很多基金能把握住好的项目?就是因为基金的决策系统非常好,优秀的团队在机制上可以很好的协同作战。


四是激励机制。清科每年在进行调研的时候,比如IDG、红杉这样的机构都会把机构里的年轻人介绍出来,告诉我们这个投资人的表现和所投的项目是如何的优秀。这对年轻的投资人是很好的激励。


02 定位的问题


定位问题是什么?有的基金本来适合做VC的,非得要做PE;有的基金适合做PE的,非得要做VC。中国市场上很多的基金能够脱颖而出,就是因为定位清晰。早期投资机构、综合性投资机构或是其他类型的投资机构,如何定位的问题是需要思考的。


中国做天使投资和早期投资真的不容易,但是中国真的需要为他们点赞。早期投资需要承担很高的风险,绝对收益又不会像大基金那么丰厚。也许在两三年的时间里,衰减最多的是早期投资。


现在专业领域的基金也特别多。比如专注医疗领域的基金,定位就非常明确,现在医疗基金在市场的表现非常好;再比如专注芯片半导体领域投资的基金也有非常好的收益。现在中国的资本市场里新出现的独角兽、500亿市值、1000亿市值的公司中,医疗和芯片半导体领域的企业已经比互联网企业还多。


03 赛道的问题


红杉为什么成功?因为选对了两个大的赛道,奠定了江湖地位,一个是电商,一个是移动互联网。因此赛道的选择也是一个关键的问题。未来选择赛道,选错了也许就离最好的公司越来越远,选对了就是赚大钱。


04 品牌的问题


品牌的问题就是说,你的品牌要跟你的实力相匹配,这种品牌才有价值。行业里有一种不好的现象,很多人贪图虚名。其实品牌是靠你的成绩单形成的,靠你的口碑形成的,你再牛,你没有业绩,你的品牌就不行。


当下,品牌确实很重要,因为你要靠品牌拿项目、抢项目。但是,品牌一定要跟你名副其实,要匹配,这是我对整个行业从业者的建议。品牌不要徒有虚名,还是要名副其实。


05 子弹的问题


早期投资机构为什么做得比较累,因为子弹太少。好不容易发掘了一个明星项目,刚刚有一点名气的时候,就可能被其他机构抢走。腾讯和阿里、红杉和高瓴为什么这么有竞争力?因为他们有钱,子弹充足。所以这个行业的GP们,一定得保持充足的子弹,才能更好的把握和留住好的项目。


06 业绩的问题


业绩是这个行业最好的证明。所有的GP们,应该把最主要的工作放在如何去提升的业绩。基金名声很大,最后没有赚钱的也有很多,这个行业是需要赚钱的,没有业绩,拿1000个奖也无济于事。


07 裂变的问题


VC和PE做得非常优秀之后,还有裂变的问题。IDG、鼎晖、达晨、深创投都有裂变过。我认为裂变是整个行业自我调节的必经之路,每个基金到了某个发展的时间节点,就是要一部分人要出来,一部分要进来。裂变是正常的,是促进行业发展的很重要的因素。没有裂变,行业就没有活力;有裂变,行业才会有新生力量。因为裂变,高榕张震、源码曹毅等很多新的人出来,行业才会有更多未来的新的领袖。我个人是非常支持裂变的,这对行业而言,是正确的事,是好的事,是有效的事。


08 淘汰的问题


这个行业淘汰是非常正常的,没有淘汰对LP和GP来说都没有挑战。清科统计的数据显示,2017年是中国股权投资的最高年份,募资总额是1.8万亿,投资总额是1.2万亿。从2018年开始至今,投资金额、募资金额连续3年下滑。那么,我们现在处在冬天吗?我们处在一个衰退的时候吗?不是的,现在这个时候是最近五年行业最有活力的时候,特别有活力。这个行业是200%的的满血复活,这个行业没有衰退,这个行业没有在冬天,只是有一些重构和调整。


我觉得2020年、2021年、2022年这三年的时间,是中国股权投资市场上前所未有的、最好的退出三年,今年IPO增长了34%,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时候。最后我想说的,经过这三年调整之后,这个行业就会往上走,有大把的机会,我们也要对这个行业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最后,还有几点建议议与大家分享:


第一,要拥抱变化。股权投资行业就必须拥抱变化,经济发展在不断变化,资本市场在不断变化,我们应该要拥抱变化。


第二,要剔除成见。在2005年、2010年的时候,有很多的PE抱着成见,不相信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所以他们投向了传统产业,然后就陷入了泥潭。那些怀疑的人都没有赚到钱,而积极进取的人都赚了大钱,所以要剔除成见。我们一定要拥抱变化,剔除成见。


第三,不要浪费任何一场危机。过去20年的股权投资行业,每次危机来的时候,都是这个行业里面攻城掠地最好的时候。达晨、深创投、IDG、红杉、高瓴和鼎晖,这些机构没有浪费掉任何一场危机,清科也是如此。危机中间是最好的时候,就喜欢这样的时机。今年是我过去五年最亢奋的一年,真的有大把的机会,好的东西特别多,所以不要浪费任何一场危机。天天抱怨疫情的这一帮兄弟,我只能告诉你,错过了又一波新的赚钱的机会。


股权投资行业只有两种机构能生存:第一种机构就是大而强,第二种机构就是小而富。献给所有在座的GP和LP们,未来十年,中国的股权投资一样美好,更美好,机会更多,一起加油,一起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