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观察|新冠疫情影响下,企业该如何实现自救?

2020-06-23
新闻来源: 北京常德企业商会
查看次数:1526
2020年6月11日,极为平常的一天,潜伏在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的新型冠状病毒再度现形,西城区52岁确诊病例,开启了北京疫情的再度爆发;截至6月23日此时,确诊病例已达250例。


北京市政府已将应急响应级别从三级提升到二级,意味着曾经的全面复工复产,再度进入轮岗停工,餐饮及服务类企业陷入困难时期;昨天美国在华教育机构迪士尼英语宣布停业关闭。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制造、零售以及线下服务型企业,无一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身在北京常德企业商会,一系列要展开的活动和动作,现在都要停滞或转为线上,与此类似,对于企业接下来的调整和应对,我想给出一些观察。
下面从几个方面来分析此次疫情对企业发展的一些影响。

随着智能时代到来,社会系统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微小波动都可能会产生“蝴蝶效应”,处理不当就会带来较大的社会问题。

疫情更多的引发了我们深度的思考,思考什么是企业?疫情让所有人都被动地宅在家里,生产生活经济运行戛然而止,人与人之间的身体亲近被迅速拉大。一个企业的员工可能分散在各个城市,他们借助互联网沟通信息,即使在开工后,大部分企业管理系统与营销系统基本也都选择网络办公,这不能说一定代表未来办公的趋势,但会让我们重新思考企业与员工的关系。

企业未来看待员工会越来越重视“为我所用”而非“为我所有”,在有人才的地方建立“细胞式的小办公室、小工作团队”也会越来越被企业家所青睐,企业会逐渐摆脱中心化的“总部”意识以及群居化的工作处理方式,会走向分布式、个体化的互联协同办公。

或许未来的某一天,疫情虽然结束了,但自开工这一天到大家恢复正常办公为止的这段时期,线上办公、网络办公的记忆会永远留在大家脑海里,并会重新塑造企业与员工的关系、员工与员工的关系,这也许会是个意外收获。

众所周知,中国大部分行业已经到了“用户短缺”的时代,即使没有这次疫情,传统企业也依然面临巨大的挑战与压力,只不过这次的疫情把这挑战放大与提前了。重塑企业与用户的关系,精准给自己企业的目标用户画像、依靠系统工具与用户连接、实现产品与服务的线上沟通运营、用户意见的数字化反馈与企业价值链的用户导向的高效运营等等工作都是我们必须要补的课。

为大家整理出五个应对策略,或许可以给您一些意见,仅供参考。

一是大多数行业本身不会由于疫情发生而出现本质的变化。该增长的依然会增长,它有可能迟到,但不会缺席。我们必须要充满信心;比如咱们商会的美妆龙头企业润合美,逆势上扬,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二是短期经营策略上肯定要调整,但针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没有一刀切的观点可参考。我觉得还是在两个关系上做调整:

一是处理现金流、净利润、规模增长这三者的关系。

二是处理自身企业的发展与上下游和谐发展的关系。当然,做这两项工作的前提下,必须认认真真盘点好自己企业的资源,以此做出现实且针对性的选择。

三是用未来规划现在,让今天的努力要更有未来的意义。即前面所讲重塑企业与员工、企业与用户的关系,在这方面一旦有力量时要就要加大投入。

四是对各行业头部品牌,尤其是未被充分整合的行业的头部品牌而言,依然是机会大于挑战。中小企业面临的压力应该更大,很有可能市场正常后会释放更多的市场空间给头部品牌。但中小企业也不是完全没有出路,船小好调头,变革转型相对更容易。所以一切事在人为!

五是“活着”是最高战略要求也是最低策略保障。我们还是要把困难想得大一点,做好最坏的打算(疫情周期和疫情影响深度),做尽可能最充分的准备(保持现金、保持人才、保持客户)。同时还要拥有乐观的意志与悲观的头脑。想方设法让自己活下来,只有活下来一切才有希望。

北京疫情反弹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相信疫情一过,各个企业又是百花争艳,每个人也都有一副全新的面貌,对待工作,对待生活。

别忘了,有事情找商会。点击关注,并推荐给乡友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