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道 | 任正非:拥有“法律思维”的企业才能走得更远

2019-11-09
新闻来源: 北京常德企业商会
查看次数:1480

以下文章来源于laKingdom法盟 ,作者赖赖

laKingdom法盟  重新定义法律顾问






这两年,中美贸易战的号角吹得有多响,华为的对抗就有多刚。一个民营企业,华为的实力,它的底气,究竟从何而来?小编从任正非关于公司法务部的讲话中找到了答案。
 
任正非对于法务部的总定位是,“救火”打官司并不是主要目标,更重要的是做好“防火”建设。华为的法务人员分为两类,一类是建设型人才,一类是诉讼型人才。华为更需要建设型人才,从前期开始参与建设,使得公司平稳运行。

01

 事前不预防,事后法律风险频发
 
有关“互联网”、“高科技”等词汇,总是走在社会的前沿。先有新事物产生,而后才伴随着规范性的法律文件出台,这种“法律滞后”的现象常常给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比如最近一段时间连续发生的“APP下架事件”,小红书因涉嫌内容不合规、侵犯用户隐私等各方面的原因,遭到各大应用商店的强制下架。小红书并不是首例被下架APP,在它之前虎扑、网易云都遭遇过下架事件,就连现在已经上市的哔哩哔哩也曾在2018年被迫下架;
 
再比如滴滴去年因“顺风车事件”曾几度被推上舆论高潮,引起大众的广泛关注。在发生多起强奸杀人案件后,滴滴赔了夫人又折兵,每个案件赔偿受害人3倍以上的赔偿金,自己的口碑也遭遇“滑铁卢”,频发的安全事件让滴滴市值缩水,香港上市的计划也是中途搁浅;
 
结果是,部分内容平台被要求无限期整改,而滴滴不得不下架了心爱的小儿子“顺风车业务”,经历了各大公司频繁暴雷,遭受到了重大损失,很多企业后知后觉的法律意识才终于开始萌芽。
 
森林可能因为一个烟头而起火,偶尔的一次闯红灯也可能酿成大祸,而企业的发展就像天气,一时阴雨一时晴,一时刮风一时下雨,法律问题的预防胜于治疗,企业不应该等到“亡羊”后再来“补牢”,“临渴”才来“挖井”,未雨绸缪才能将一切法律风险防范于未然。
 




 

02

企业不仅要有“资本思维”,更要有“法律思维”
 
之前爆出华为除了注册“鸿蒙”外,其实还注册了不少新的商标,比如昆仑、金刚、玄武、乾坤、子龙、浩天、青鸟、朱雀、腾蛇、青牛、青玄、当康、玄机、白虎、灵豸、饕餮……眼尖的网友说,华为好像把整本《山海经》都注册了下来。
 
华为在法律上的远见,让人不得不钦佩。关于商标的争议事件发生过不少,最著名的要数王老吉和加多宝的商标之争,耗时9年,两败俱伤;华彬与泰国天丝关于中国红牛商标之争也一直处于胶着状态,在3年的纠缠中,功能性饮料市场已经强敌纷至,东鹏特饮、乐虎、魔爪等品牌趁虚而入,红牛的市场占有率已经严重下滑;另外还有最近哔哩哔哩1000万播放量的UP主敬汉卿商标被恶意抢注的事件……




 
类似不正当竞争的行为并不少见,“祸患长积于忽微”,前期疏漏常常给了对手钻空子的机会。要消除隐患,实际上就是要具备“法律思维”,企业有了“资本思维”可以走得很快,但有了“法律思维”才能走得更远。
 
 

03

法律能做的不只诉讼,更在于基础建设
 
同样围绕着华为的话题还有它的股权激励,引得企业争相效仿,同样是股权激励效果却大相径庭。有人说华为的股权激励不可复制,这都是因企业而异的。因为股权激励方案的选取受制于【公司法】、【合同法】、【税法】和【劳动法】等法律法规过于复杂的激励方案往往容易带来操作上的法律风险。
 
中小企业尤其不重视法律风险,没有意识到公司可能将要面对的法律问题。在合同签订中,“订金”“定金”的大不相同处理结果,“签字盖章”“签字、盖章”的生效条件差异,“借条”“欠条”的不同有效时限,一份合同中就可能隐藏着巨大的法律风险;




 
在劳动人事上,员工岗位不合适,但拒绝调岗,应该怎么处理?员工入职体检,费用谁来买单?类似最近滴滴、百度内部贪腐的问题,该怎么预防,怎么加强员工的法律意识建设?这类问题都与企业的利益息息相关,而且都避不开法律问题。
 
事后弥补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预防,预防虽然无法把所有事情变得可控,但却可以把损失最小化。
法律事故从来都不是毫无预示、无迹可寻的。只要我们提前做好事故预想和风险点分析、防微杜渐,在具体实施执行过程中做到按章办事、严格要求,及时有效地根治法律隐患,就能够将法律风险禁于未萌、止于未发
 
相反,如果我们缺乏法律意识,不注意公司运作过程中的法律风险,那就无异于“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想不出事都难。
 
最后以一段对话来结束这篇文章。
 

客户:“我觉得公司发展过程中不太会涉及到法律问题,法律顾问对我们没多大用处。”

 

律师:“你走过大桥吗?”

 

客户:“走过。”

 

律师:“桥上有栏杆吗?”

 

客户:“有。”

 

律师:“你过桥的时候扶栏杆吗?”

 

客户:“不扶。”

 

律师:“那么,栏杆对你来说就没用了?”

 

客户:“那当然有用了,没有栏杆护着,掉下去怎么办?


律师:“可是你并没有扶栏杆啊?”

 

客户:“可是…可是没有栏杆,我会害怕!”

 

律师:“那么,律师就是桥上的栏杆……”